超五萬宗地塊被檢查
為緩解樓市供應緊張局面,房地產熱點城市在這兩年增加了土地供應,以期盡快增加房源供應。雖然說土地供應增加了,但供應的土地是被房地產商拿來建房子了嗎?還是被“囤”起來靜等土地升值?
為解決土地“囤而不建”問題,國土資源部(下稱“國土部”)在2017年9月份印發了《關于開展住宅用地出讓合同執行情況檢查的通知》,組織全國71個重點城市開展了住宅用地出讓合同執行情況檢查。
據各省(區、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報送數據,地方結合當地房地產市場形勢,將檢查范圍增加了40個地價房價上漲較快的城市,合計有111個城市開展了住宅用地出讓合同執行情況檢查。近日,國土部公布了此次檢查工作的情況匯總。
超五萬宗地塊被檢查
此次檢查內容是2013年以來住宅用地出讓合同執行情況,重點檢查是否按時開工以及竣工情況和出讓價款繳納情況。國土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檢查目的是促進已供應住宅用地盡快形成住房有效供給。
檢查結果表明,全國住宅用地出讓合同執行情況良好。總計檢查了2013年1月1日以來出讓的住宅用地52285宗、面積170404.7公頃,合同正常履約比例達到81.8%,安徽等8個省級行政區正常履約合同超過90%,表明出讓的住宅用地多數能夠得到順利和有效開發。但檢查對象中仍有近二成不能正常履約。
按照相關政策規定,原則上一個商品住宅項目的開發時間最長不得超過三年。
過往樓市低迷時,一些房地產開發企業會選擇延遲開工竣工的方式,來減少低價入市的風險。而樓市火爆時,也會有房地產開發企業預期未來樓市走高,便將項目拖延入市,謀求后期以更高的價格出售資產,來獲取更高的利潤。
這些延遲開工竣工的地塊,一旦閑置數年,外界就往往將之視為開發商“囤地”,而“囤地”的項目多了,按時入市的商品住宅項目就會相對減少,這在熱點城市就會加劇市場中的供需矛盾,推高房價上漲預期。
國土部表示,此次檢查發現,影響住宅用地出讓合同執行的因素,除了個別合同約定不合理及不可控因素外,主要是受讓方資金短缺或利益驅動、規劃調整、出讓方沒有按約交付土地,以及行政審批環節多、周期長。
國土部表示,本次檢查對存在問題的宗地逐宗整改,目前已經對一半以上違約宗地制定整改措施。地方國土部門也將進一步規范管理,強化住宅用地出讓合同執行監管。
土地供應是房屋建設開發的基礎,要想緩解房地產供需緊張局面,增加土地供應是一個重要途徑。在中央提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定位后,一些房地產市場熱點城市陸續出臺2017~2019年三年住宅用地供應計劃,加大供地量成為主要做法,以求穩定市場預期。
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北京土地供應明顯增加,特別是住宅地塊,高達91宗1229.39萬平方米,同比上漲幅度高達390%。其中,2017年12月單月供應住宅土地達20宗,總面積277萬平方米,刷新單月歷史最高紀錄。
隨著房地產用地供應數量增加,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讓收入也水漲船高。
財政部日前發布的“2017年11月財政收支情況”顯示,2017年前11個月,全國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41390億元,同比增長35.3%。如不出意外,2017年全國國有土地出讓收入將超過2014年的4.29萬億元,再創歷史新高。
除了增加國有土地供應,國土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2017年8月發布《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方案》,包括北京在內的13個城市獲批開展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
此次部委鼓勵集體用地建設租賃房,有利于提高用地指標緊張的城市加快租賃房源供應的可能性,上述13個城市基本都屬于一、二線城市,這些城市國有土地相對緊張,而部分區域存在的城中村等集體土地,如果部分進入租賃市場,將有利于房源供應,也有利于城中村改造。
在增加土地供應之后,推動房地產開發商按合同約定開工、竣工,盡快形成住房有效供應,緩解市場供需矛盾,已經成為后期政府監管的一個重點。
國土部表示,將繼續推進住宅用地有效開發利用,調研督導問題整改及住宅用地監管機制建設,總結推廣好的經驗做法,同時將推動解決合同執行及監管的體制機制性障礙,規范房地產用地秩序,促進住宅用地有效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