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推廣3年,項目投資額高達約13萬億元后,PPP人才隨之緊缺。
近日,為了PPP事業儲備高水平人才,加強對PPP專家的監督管理,財政部印發了《財政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專家庫管理辦法》(下稱《辦法》),PPP專家庫實行開放申請制,專家申請具體條件如學歷、工作年限等也予以明確,入庫專家工作職責、義務也有了說明。
財政部PPP中心副主任韓斌透露,財政部將很快會披露專家名單,現在人才緊缺,PPP專家越多越好,沒有人數上限,前提是真專家。
目前除了財政部建立了PPP專家庫外,國家發改委也有PPP專家庫。韓斌說,目前兩個庫有部分專家重合,未來兩個庫合作是大趨勢,但是否合一還不作為既定方案,沒有時間表。
PPP項目涉及領域廣泛、涉及知識專業,需要大量的政策、經濟、法律、工程等方面的專業人才,特別是具有復合背景的高水平人才。
自2013年底中央大力推廣PPP模式以來,PPP模式呈現爆炸性增長。根據財政部PPP中心數據,截至2016年11月底,全國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庫入庫項目為10828個,入庫項目金額12.95萬億元。實際PPP項目數量和投資額將超過這兩個數字。
在這一背景下,《辦法》出臺。PPP專家庫管理遵循公開透明、績效導向、動態調整的原則。PPP專家庫信息供全社會公開查詢和使用。
去年10月財政部旗下媒體透露,PPP專家庫已有近300名專家。其中64名參與第三批PPP示范項目評選的專家名單已經正式披露,里面既有咨詢公司人士,也有律師、大學教授、行業人員、政府官員、銀行人士等。
【如何申請成為財政部PPP專家】
根據《辦法》,PPP專家庫實行開放申請制。在基礎專家庫(部委推薦專家和財政部PPP中心定向邀請專家組成)的基礎上,通過個人申請(需一位在庫專家推薦)和財政部PPP中心定向邀請的方式擴展。
入庫專家應當具備五大基本條件。
其中需要大學本科(含)以上學歷,本科學歷工作滿13年,研究生學歷工作滿10年。從事PPP領域相關工作滿五年,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或注冊會計師、執業律師等相關資質或同等專業技術水平,熟悉PPP相關的法律、法規、規章及政策,具有較強的理論水平、實踐經驗和綜合分析能力。
韓斌表示,基本條件需要量化指標,而之所以設定為13年、10年等指標,是結合PPP實踐工作經驗等多種因素考慮來確定的。
基本條件之外,有高質量PPP相關論文、著作、課題,或參與示范項目運作等可以優先入庫。
《辦法》在明確專家有參與PPP相關政策制定、課題研究等職責、權利外,還明確了專家義務。比如,不得以PPP專家庫專家名義為自身或者其他第三方謀取不正當利益。
對于不能廉潔自律,私下接觸所參與工作的利益相關方,收取有關業務單位或個人財物,或謀取其他好處的專家,經PPP中心核實,將從專家庫中清退,并在PPP中心官網予以公示,三年內不得重新申請進入專家庫。
值得注意的是,《辦法》規定,PPP專家庫實行動態調整。PPP中心根據入庫專家的工作量、完成績效、委托方評價等情況定期對入庫專家進行績效考核。考核結果作為是否清退出庫的重要依據。
韓斌說,目前對專家的績效考核細則還在探索中,需要根據實踐經驗來細化。之所以出臺這一細則,是為了防止一些專家入庫只是為了個人名氣,長期不履行專家職責。
其實,除了財政部成立PPP專家庫外,國家發改委也在去年8月成立PPP專家庫,當時確定了343名專家,名單也在其官網上公布。
韓斌表示,目前很多專家既是財政部庫里專家,也是發改委庫里專家,專家有重合。財政部和發改委在推動PPP大方向一致,因為分工職能不同,可能在各自探索路徑上有所不同,但是殊途同歸,合作是大趨勢。
“是不是兩個庫合在一起?目前還沒有明確時間表,不把它作為既定方案,同時兩個庫進行良性競爭也不是壞事,可以提高專家質量效率,相互督促。”韓斌稱。
PPP是造價咨詢企業的發展未來目標之一,國家對于PPP專家目前還沒有一個明確的績效考核,更加突出了當下以及未來幾年PPP專家的稀缺,從造價行業轉型向PPP發展,成為早一批的PPP專家,相信也是一條很好的發展轉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