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一:化解產能過剩帶來的變革傳統業務模式的挑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化解過剩產能。在市場經濟競爭環境下,產能過剩只是一個短期的周期現象,隨著過剩產能被淘汰和需求回升,供給與需求將重新達到平衡,這符合經濟發展規律和供需平衡規律。然而,清理過剩產能,短期內勢必給傳統行業帶來一定影響,特別是傳統制造行業如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等領域,直接導致傳統市場需求顯著降低。相應地,對招標代理服務行業來說,傳統業務模式將面臨市場規模變小、競爭加劇的局面,新的業務發展模式亟待突破,未來的業務量有可能出現斷崖式下跌,這是對招標代理服務行業的重大考驗。
◆挑戰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對招標代理服務業的挑戰。當前,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是產業結構問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是我國經濟持續增長的推動力。供給側改革的重要作用就是讓各類生產要素從傳統落后產業部門向新興產業部門轉移,把生產要素配置到勞動生產率更高的產業部門,優化經濟發展原始動力,提升生產要素效率,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服務業仍是我國的產業短板,卻是我國未來發展的增長點和推動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招標代理服務業作為現代服務業,目前整個行業仍處于中低端水平,存在諸如業務技術水平不高、專業素質人才缺乏、服務內容單一、服務質量低下等問題,這些都是制約招標代理行業高端化發展的重要因素,當前的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更是給招標代理行業提出了難題,高端化轉型升級已迫在眉睫。
因此,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戰略背景下,如何有效發揮招投標在市場資源配置中的積極作用,提高招投標配置資源的效率,增強招投標活動中的創新動力,是我國招投標領域面臨的重大挑戰和任務。在這一新形勢下,招標代理服務行業既面臨嚴峻挑戰,又面臨諸多發展機遇。
◆機遇一:以創新驅動帶動招標代理行業轉型發展。面對市場、資源及外部宏觀環境的變化,招標代理行業必須轉型才能實現發展,這既是挑戰又是機遇。一方面,招標代理行業要與信息產業創新融合發展。隨著信息產業的蓬勃發展,電子招投標系統的構建完善必將使招投標工作的手續簡化,效率提高,導致現在處于競爭末端、提供同質化服務的招標代理機構面臨被市場淘汰的危險。因此,招標代理行業必須與信息產業融合發展,主動應對招標投標集中交易場所可能帶來的交易平臺壟斷和大型企業自行建設交易平臺帶來的挑戰,積極開拓中小企業電子招標投標市場。另一方面,由傳統招標代理業務模式向以咨詢、項目管理為主的咨詢類、顧問型公司轉型。積極拓展產業鏈條,盡快實現交易平臺上下游業務的對接,向行業、專業精而深的方向發展。
◆機遇二:以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促進招標代理行業高端化發展。現代高端服務業不同于傳統服務業的三個基本特征是“高人力資本含量、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在新的形勢下,招標代理機構應重新定位。首先,招標代理機構提供的服務應是面向生產的服務,具有高技術含量;第二,招標代理機構的項目導向型服務應放在“大項目”的背景下去延伸服務鏈條,豐富服務內涵,提供高附加值服務;第三,招標代理機構的高人力資本要求其機構從業人員必須具備高水準的職業道德,必須具備復合型和專業化的知識和能力。
當前部分招標代理機構轉型的經驗為未來招標代理機構朝高端化發展提供了不同的路徑選擇:一是梳理內部流程,加強員工培訓,為招標方提供標準化的招標采購流程服務。通過規模經濟性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二是拓展服務范圍。利用客戶資源和自身的人才優勢,將單一的招標采購服務延伸到項目融資、項目管理服務、造價、合同管理、供應鏈管理等領域,通過產品差異化、范圍經濟來提高收入。三是整體進入大規模的企業集團,通過企業內部提供專業化的采購服務來獲得長久生存和發展空間。
◆機遇三:以PPP模式為切入點促進招標代理行業專業化發展。經濟新常態下,基礎設施建設依舊是經濟發展的穩健動力,但投資主體逐漸由原來的以政府為主向多元化轉變,PPP模式發展潛力巨大。推廣PPP模式是對供給機制的重要配套,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以PPP模式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高潮的到來,將改變以往以施工總承包為主的招標方式,傳統的分階段、分批次招標將會更多地改為一次性招標,咨詢服務周期從傳統項目的短平快向特許經營項目的全過程轉變。政府在PPP項目特許經營期內,將不再對項目擁有絕對控制權。然而,特許經營合同的專業草擬、合同條款的談判將涉及財務、股權、科學技術、產權、經營權、投融資期限、建設、運營、管理以及監管等諸多專業環節,而這些環節的落地均需要專業的機構來操作,這就為招標代理機構業務的拓展提供了新的機遇。